前往小程序,Get更优阅读体验!
立即前往
首页
学习
活动
专区
工具
TVP
发布
社区首页 >专栏 >Java设计模式(四)责任链模式

Java设计模式(四)责任链模式

作者头像
每天学Java
发布2020-06-01 18:02:33
4350
发布2020-06-01 18:02:33
举报
文章被收录于专栏:每天学Java每天学Java

在公众号的前面我们说策略模式的时候,我们说各种策略的对象和一个行为随着策略对象改变而改变的。换句话说,针对客户端传来不同的参数进行实例不同策略的对象,也就是说保证了客户端和服务端的解耦。

而责任链模式是为客户端的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也就是处理这个请求的对象有一串,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那么串上的其他对象继续处理。

责任链模式(Chain of Responsibility Pattern)为请求创建了一个接收者对象的链。这种模式给予请求的类型,对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进行解耦。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行为型模式。 在这种模式中,通常每个接收者都包含对另一个接收者的引用。如果一个对象不能处理该请求,那么它会把相同的请求传给下一个接收者,依此类推。

因为工作中用到那么几次策略模式,在看责任链模式的时候,我觉的策略模式也能解决不明确的请求啊,因为通过反射我能取到所以实现策略接口的类,然后遍历......遍历。想到这里的时候,我就明白了,每次都遍历合适吗?不合适。而责任链就不一样了,对于处理不了的请求,传递给下一个处理类,最坏的情况也是遍历一下,但是要比每次都遍历合适(自我理解,也有人说根据级别,其实差不多,你处理不了意味着你级别低)。而我又想到什么叫不明确的请求?比如okhttp中的拦截器配置,如果你是okhttp框架的开发人员,你不知道用户会去拦截什么路径,这个时候责任链模式就体现它的作用。

我们要如何实现一个责任链呢?我想它既然是链,那就是链表了,我们来写一个简单的单链表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lass Linked<T> {
    public T data;
    public Linked<T> next;

    public Linked(T data) {
        this.data = data;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Integer> linked = new Linked<>(1);
        linked.next = new Linked<>(2);
        System.out.println(linked.data);
        System.out.println(linked.next.data);
    }
}

那责任链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abstract class Handler {

    protected Handler nextHandler;


    public Handler getNextHandler() {
        return nextHandler;
    }

    public void setNextHandler(Handler nextHandler) {
        this.nextHandler = nextHandler;
    }

    //处理请求
    public abstract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这个抽象方法你就可以看到一个责任链,其中handleRequest是请求的处理方法,实现这个抽象类必须要实现这个方法,对于不能处理的请求,调用getNextHandler方法返回关联的Handler,然后再执行这个关联Handler的handleRequest方法,如果关联的Handler对象不能处理,那么调用关联的Handler对象关联的Handler的对象,有点绕了,用链表来说就是一个节点不行,就去调用下一个节点,依次往关联的节点调用。既然链子出来了,那么我们写两个实现类,一个处理参数大于0的情况,一个处理小于0的情况。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lass HandlerA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if (request > 0) {
            System.out.println(">0");
        } else {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            Ann.invoke(getClass().getClassLoader(), request);
        }
    }
}

class HandlerB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if (request < 0) {
            System.out.println("<0");
        } else {
            System.out.println("下一个处理");
            if (nextHandler != null)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没有下一个处理者了");
        }
    }
}

HandlerA是处理大于0的情况,HandlerB是处理小于0的情况。这里为什么不考虑0的情况,因为如果你不确定到最后一个处理者能一定处理请求,最好在最后一个请求处理者加一个判断是否还有下一操作者(这里假设0是我们无法处理的,在B的时候做一次判断)那么如何执行呢?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dler handlerA = new HandlerA();
        Handler handlerB = new HandlerB();
        handlerA.setNextHandler(handlerB);
        handlerA.handleRequest(-1);
    }

如果你HandlerB关联了A,handlerB.setNextHandler(handlerA);会形成一个环,那么在你使用handleRequest的参数为0的时候,就会无限循环下去,导致stackoverflowerror异常出现。所以要注意死循环调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如果链过长,七八个也够呛(没遇到过,所以我不确定链会不会过长),因为我们每一个处理者都要setNextHandler。够麻烦的吧。

怎么处理呢?还记得注解吗?我们定义一个注解Level,然后在每一个实现类上面配置级别,我们制定一个规则,如果级别1无法处理,那么就级别2的去处理,级别2无法处理就级别3处理。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Retention(RetentionPolicy.RUNTIME)
@Target(ElementType.TYPE)
@interface Level {
    int level() default 0;
}

我们在上面的实现类上面写上注解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Level(level = 1)
class HandlerA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if (request > 0) {
            System.out.println(">0");
        } else {
            Ann.invoke(getClass().getClassLoader(), request);
        }
    }
}

@Level(level = 2)
class HandlerB extends Handler {

    @Override
    public void handleRequest(int request) {
        if (request < 0) {
            System.out.println("<0");
        } else {
            if (nextHandler != null)
                nextHandler.handleRequest(request);
            else
                System.out.println("无法处理");
        }
    }
}

其中Ann.invoke方法是关键,如果request<0调用这个方法,根据注解的级别去加载相应的下一个处理者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lass Ann {
    static void invoke(ClassLoader classLoader, int request) {
        Class<HandlerA> claszz = HandlerA.class;
        Level level = claszz.getAnnotation(Level.class);
        int levelVal = level.level();
        List<Class<? extends Handler>> list = new ArrayList<>();
        try {
            File[] file = new File(classLoader.getResource("").toURI()).listFiles(new FileFilter()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accept(File pathname) {
                    if (pathname.getName().endsWith(".class")) {//我们只扫描class文件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
            Class<Handler> clazz2 = (Class<Handler>) classLoader.loadClass(Handler.class.getName());
            for (int i = 0; i < file.length; i++) {
                //载入包下的类
                Class<?> clazz = classLoader.loadClass(file[i].getName().replace(".class", ""));
//                System.out.println(i);
                //判断是否是Handler的实现类并且不是它本身,满足的话加入到策略列表
                if (Handler.class.isAssignableFrom(clazz) && clazz != clazz2) {
//                    System.out.println(i);
                    list.add((Class<? extends Handler>) clazz);
                }
            }
            for (Class<? extends Handler> classzz : list) {
                Level level1 = null;
                Annotation[] annotations = classzz.getAnnotations();
                if (annotations == null || annotations.length == 0)
                    return;
                for (int i = 0; i < annotations.length; i++) {
                    if (annotations[i] instanceof Level) {
                        level1 = (Level) annotations[i];
                    }
                }
                if (level1.level() == levelVal + 1) {
                    classzz.newInstance().handleRequest(request);
                }
            }
        } catch (URISyntaxException e) {
            System.out.println("没找到文件");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ClassNotFoun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llegalAccess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catch (Instantiation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其中最最核心的就是下面这个方法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classzz.newInstance().handleRequest(request);

上面一堆代码就是为了找到Level等于2的这个calsszz然后去执行它的方法。而客户端只需要这样做:

代码语言:javascript
复制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Handler handlerA = new HandlerA();
        handlerA.handleRequest(-1);
    }

也就是说通过注解,我们在只需要传递Level等于1的类的实例,其他的就交给 invoke这个方法处理。

说到这里我想对于责任链模式你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那么接下来我们再说一下概念性的东西:

责任链模式:()

意图:避免请求发送者与接收者耦合在一起,让多个对象都有可能接收请求,将这些对象连接成一条链,并且沿着这条链传递请求,直到有对象处理它为止。

主要解决:职责链上的处理者负责处理请求,客户只需要将请求发送到职责链上即可,无须关心请求的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所以职责链将请求的发送者和请求的处理者解耦了。

何时使用:在处理消息的时候以过滤很多道。

如何解决:拦截的类都实现统一接口。

关键代码:Handler 里面聚合它自己,在 HanleRequest 里判断是否合适,如果没达到条件则向下传递,向谁传递之前 set 进去。

优点: 1、降低耦合度。它将请求的发送者和接收者解耦。 2、简化了对象。使得对象不需要知道链的结构。 3、增强给对象指派职责的灵活性。通过改变链内的成员或者调动它们的次序,允许动态地新增或者删除责任。 4、增加新的请求处理类很方便。

缺点: 1、不能保证请求一定被接收。 2、系统性能将受到一定影响,而且在进行代码调试时不太方便,可能会造成循环调用。 3、可能不容易观察运行时的特征,有碍于除错。

使用场景: 1、有多个对象可以处理同一个请求,具体哪个对象处理该请求由运行时刻自动确定。 2、在不明确指定接收者的情况下,向多个对象中的一个提交一个请求。 3、可动态指定一组对象处理请求。


小程序更新题库:进入小程序

1.知道jdk1.7中try-with-resources语法糖?

2.notify()与notifyAll()的区别?

3.常用的RPC框架?

4.TCP如何保证安全性?

5.CSRF是什么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分享自微信公众号。
原始发表:2018-10-08,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分享自 每天学Java 微信公众号,前往查看

如有侵权,请联系 cloudcommunity@tencent.com 删除。

本文参与 腾讯云自媒体分享计划  ,欢迎热爱写作的你一起参与!

评论
登录后参与评论
0 条评论
热度
最新
推荐阅读
相关产品与服务
云开发 CloudBase
云开发(Tencent CloudBase,TCB)是腾讯云提供的云原生一体化开发环境和工具平台,为200万+企业和开发者提供高可用、自动弹性扩缩的后端云服务,可用于云端一体化开发多种端应用(小程序、公众号、Web 应用等),避免了应用开发过程中繁琐的服务器搭建及运维,开发者可以专注于业务逻辑的实现,开发门槛更低,效率更高。
领券
问题归档专栏文章快讯文章归档关键词归档开发者手册归档开发者手册 Section 归档